高效的绿色技术、完善的政策组合以及相应的社会保障,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其中,完善的政策组合发挥着重要激励促进作用。“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有别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绿色低碳发展对相关激励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现有外部激励政策有限,部分激励政策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推进相关政策创新。
首先,探索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长效机制。一要优化系统规划和布局。围绕“双碳”目标,系统谋划,聚焦重点区域、行业、企业,摸清底数,制定工作方案,以点带面加快推动整体转型。二要细化分解目标。在完善系统规划的基础上,细化降碳任务到具体地方、具体企业、具体项目。三要严格管理。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能耗双控制度,以双控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严把节能审查、环评审批等准入关,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强在碳排放评价、清洁生产评价、碳排放量监测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四要提升技术水平。着力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创新应用,全力实施科研攻关,有序开展试点示范。五要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推动碳资源配置优化,以成本效益最优的方式实现碳减排。
其次,积极构建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一要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加大绿色低碳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中的资源配置职能和收入分配职能,以减税降费、财政补助等多种形式,帮助能源系统转型升级,支持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二是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一方面重视发挥政府在促进绿色转型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鼓励多部门联合金融机构建立绿色转型的“融资池”,重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引导、撬动更多资金共同投向绿色低碳领域,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最后,激励政策还需考虑社会心理因素,通过积极措施让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涉及资源、环境以及人们的日常活动,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性的制度问题,更是一个多元行为体的共同参与问题。因此,在宣传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人们的心理、认知和行为因素,通过相关激励政策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其中,形成良好风尚,在身体力行中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